close
LOhu

【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】性騷擾的宣導愈來愈普及,而許多遭受性騷擾的人也愈來愈勇於出面申訴。不過,中央大學哲學所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甯應斌(卡維波)表示,部分人士以性騷擾為手段來解決個人恩怨。

報復實例 層出不窮

日前媒體也報導某航空公司前空姐控告執行長性騷擾,但又被反告恐嚇。而這位空姐並向媒體表示,現在轉到酒店上班,是為了籌措性騷擾案的官司費用。甯應斌表示,那位前空姐的說詞,一般人都會抱持懷疑的態度,但類似的情況卻相當不少,同時也是中央大學性/別研究室成員的甯應斌指出,日前就發生某大學學生在台上裸體演出,結果卻遭該校教師表示,對裸體表演覺得不舒服,認為自己被學生性騷擾。

甯應斌表示,如果兩個人沒有上下級的權力關係,加上完全沒有觸摸行為,兩方有關性的試探行為,不應該通通放在法律框架下評斷。以類似某大學學生裸體演出卻被教師指為性騷擾一案而言,由於性騷擾的定義認為只要當事人覺得不舒服就算被性騷擾,導致性騷擾可以被廣泛套用。

當事人說是就是

甚至許多一般人看起來不像是性騷擾的情況,也可以被當成性騷擾,讓性騷擾被濫用。甯應斌指出,以日前發生的Makiyo及友人毆打計程車司機案件為例,Makiyo之所以引爆眾怒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Makiyo指控司機性騷擾,藉以合理化毆打司機的行為。事實上,在2008年時也發生過大學同學合照,僅搭肩0.5秒就被控性騷擾的新聞案例。

甯應斌指出,由於性騷擾是否成立全看當事人的主觀感受,讓部分看來無謂的事件也可以被歸類為性騷擾案件。當性騷擾的論述在一開始就有瑕疵時,反而將性騷擾枝節化,也讓性騷擾的議題被做小。當這樣的論述被有心人士利用時,也將造成性騷擾的酷吏化,也會出現部分人士以性騷擾為名來處理個人恩怨,甚至進而造成社會對於性騷擾的反動或反挫。

蕃新聞新版 馬上試!

加值服務
優惠情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郭彥伶 的頭像
    郭彥伶

    兩岸娛樂消息

    郭彥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